提到不要让升降摄像头识别隐私泄露大家在熟悉不过了,那你是否知道不要让升降摄像头识别隐私泄露吗?快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科技、数字、网络新闻都成为了现在大众关注的热点,因为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是手机、电脑还是智能手表。因此,今天边肖也为大家推荐一篇关于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方向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资料图)
原来有些手机用户在使用一些应用的时候,虽然没有使用摄像头功能,但是前置摄像头还是会自动升起,然后停留一段时间后自动收回。这种奇怪的现象引起了用户对隐私泄露的担忧。事发当天,公司迅速回应,承认前摄像头被叫,但强调这一动作“不会打开摄像头”,更不会“拍或录”,因此不存在收集用户隐私的问题。
的确,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个解释也是合理的。但是,鉴于过去有很多忽视用户隐私的事件,我们对隐私保护的重视不能说是小题大做。
比如去年,某企业的监控摄像头毫无节制地将监控站点的图片作为直播内容展示出来,引起了很多人的愤怒。然而,手机中的各种app,尤其是真正的流氓软件,肆无忌惮地收集用户的各种敏感数据,如地理信息、通讯录等,甚至自动开启用户的摄像头和录音功能,这已经让人感到恐慌。因此,对隐私保护的敏感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然而,类似的问题已经讨论了很多。无论是对隐私安全的强调,还是对数据保护的讨论,都无法根除用户受到类似行为的侵害。
事实上,如果用户不能对滥用自己数据、侵犯自己隐私的公司做出任何有效的回应,那么这些所谓的权利也就无能为力了。
因此,与其如此强调避免收集私人数据来达到保护的目的,不如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数据来达到保护的目的。也就是说,谁征收,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从管理层面,思考如何达到保护用户隐私数据的真正目的。
过去智能电子设备没有现在多,社会经济发展也不依赖数据。因此,我们强调隔离和保护个人隐私数据是有效的。但是现在,时代变了,人们的数据已经成为新经济的一部分。这个时候,如果强调个人隐私数据的隔离和保护,会有效吗?
因此,与其努力想象如何避免个人隐私数据的“泄露”和收集——虽然这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惩罚那些不分青红皂白地收集和滥用数据或对数据泄露负有责任的企业和个人。换句话说,在数字经济时代,有效的数据管理比简单的保护更重要。
当然,短期内能有所作为的是规范各种数据采集行为,尽可能告知用户。值得一提的是,前置升降摄像头无意中充当了“流氓软件评估器”的角色,这其实在提醒我们,以更直观的方式提醒用户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可以出台法律法规,要求各类电子设备在采集图像时提示用户或公众“开灯”,摄像头在工作采集数据,防止用户无意中成为受害者。
郑伟斌(媒体人)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城建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