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会议推荐
(资料图)
◆
多能人工射线煤质检测装置在燃煤电厂的应用
彭小强:江西核电有限公司高级主管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多能人工射线煤质检测装置在燃煤电厂的应用,主要从三个方面为大家进行分享。第一部分是多能人工射线煤质检测装置开发背景,第二部分是多能人工射线煤质检测装置原理及特点,第三部分是多能人工射线煤质检测装置的应用。
一、多能人工射线煤质检测装置开发背景。
现在我们都在讲智慧电厂的建设,所谓智慧电厂的建设就是在数字化电厂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信息化、虚拟现实等技术,对电厂系统和数据进入深入挖掘,系统达到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的智能化生产运营。
智慧电厂的关键一环首先是数字化,只有数字化以后才能进一步智能化,然后智慧化。对电厂来说,在数字化这方面,机、炉、电的控制基本上都已经数字化了,除了进行了DCS控制,PVC控制,各个过程各个环节的特点是能准确地传送到控制系统。但是电厂对煤场的管理,特别是对煤质的管理方面,实际上还没有完全出现质量或者说数字化的过程。
对电厂也是一个难点,比如入厂煤建立数字化煤场,入炉煤进行智能化掺烧,如何能在线进行碳排放监测,要确保污染物排放量达标。传统的煤质检测主要采用人工发电的方式,人工发电的方式相对来说滞后。快一点的化验结果出来要半天,慢一点可能两、三天,不能及时提供数据,等人工化验结果出来以后,入厂煤已经送到农场燃烧了,无法利用人工化验结果进行煤质掺配,只能通过人工经验。比如说,某一个煤矿前几天来的煤,那么今天来的煤我只能依据前几天来的煤进行配煤,这样就不可能达到精确配比,那就需要开发精度较高、能安全可靠、全过程实时地煤质在线检测设备。这个这这装置是以后数字化,特别是数字化智能化电厂的一个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国内外主要的煤质在线检测装置煤灰分(硫分)检测技术,在70年代就开始有应用,国内应用也比较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对粉煤的测量,因为电厂一般都是多种煤质,粉煤测量的精度目前还不是很高。其测量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核测技术,包括天然γ射线法、双能γ射线透射法、高能γ射线湮没法、中子活化瞬发γ射线和多能人工射线(X射线)吸收法。第二类是非赫尔技术,包括近红外线光谱分析法NIRS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法LIBS。
煤质在线检测装置煤灰分(硫分)检测技术的问题:1.大部分采用物理模型两元的方式而不是多元的,这就导致一个后遗症——对粉煤的测量不是很精确。10万吨γ射线装置其实很早就出现了,在煤矿里的应用也比较广,但是为什么就就在电厂里无法应用?其煤的测量不是很好,在电厂的实用性不是很好。2.对煤流厚度测量要求比较高,就是说不能测量很厚的煤。比如直接在主皮带上测量,皮带上面的煤一般都有十几到二十几厘米,能测煤整个厚度的装置很少,因为不能全采样,测出的煤质就不具有代表性,警戒度不高。3.对煤粒度要求比较高,有的煤,可能只能测量1、2厘米,有的装置可以测10厘米。有些装置不能直接安装在输煤的主皮带上,只能旁路上对另外取样的煤进行二次磨碎,比如磨成13毫米再进行测量,煤的厚度也不能太厚了。4.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比如光线、粉尘、灰尘、振动。5.使用放射源,比如有些电厂认为按照法规管理方式太麻烦,所以大家也不愿意适用具有放射源的装置。
基于这些装置的特点,我们开展了深入的市场调研,经过详细技术和产品应用对比,认定多能人工射线法最为理想,且该技术相关产品已在国内煤矿和电厂应用,使用效果良好。
二、多能人工射线煤质检测装置原理及特点。
原理就是采用多能人工射线(X射线)吸收反射法,既解决了同类产品携带放射源的问题,又能实时高精度地检测煤炭质量,改变了我国传统采、制、化滞后性的现状。
煤中的主要元素有以C为主的低原子序数元素,和Si、Al、Ca、Fe、S等较高原子序数元素。利用人工射线照射煤,从人工射线中可以获得很多种能量的射线,并将煤看成包括如下元素的混合物:以C为主的低原子序数元素,Si、Al组成的第2种元素,Fe为第3种元素,Ca为第4种元素、S为第5种元素。将人工射线照射煤样,测量作用后的不同能量的射线强度,选取至少5个敏感能量区间,从而获得至少5个方程,将其组成方程组,解方程组可以获得各种组分的含量,进而计算出灰分等指标。此方法受煤中元素成分比例变化的影响小,可以适应混煤、重介选煤等情况下的煤质检测。两种能量的射线两元数学模型,改进成多种能量的射线多远数学模型:
C=f1(e1),Si=f2(e2),Ca=f3(e3)
Ca=f4(e4),S=f5(e5)
A=f(Si,Al,Fe,Ca),Q=g(C,A,W)
选择X射线的优势:1.电控开关,安全可控,便于管理。2.射线容易屏蔽,安全性好,设备重量轻。3.射线能量丰富,多种能量可选。4.射线参数可调,可调节最佳工作点。
GH-300-AC/Z型在线人工射线煤灰(硫)分仪
产品参数:
额定电压:220V,允许偏差-10%~+10%
额定频率:50Hz,允许偏差±5%
环境温度:-35℃~+45℃
相对湿度:≤98%
测量项目:灰分、热值(硫分)
设备尺寸:500*280*460
多能人工射线煤质检测装置水分检测基本原理:利用先进的微波透射测水技术,通过测量微波透射后的信号,对物料整体进行等权重测量,深入探测物料内部的水分。微波透射物料后,其相移和衰减会发生变化。水分越大,相移和衰减就越大。通过刻度可以得到不同种类物料的水分—相移、水分—衰减曲线。利用这两条曲线就可以准确测量出物料水分。
GH-300型在线水分仪
产品参数:
环境温度:0℃—50℃;
环境相对湿度:<90%
电源要求:
单相交流220V(1±10%),50Hz,1000VA
测量项目:水分
设备尺寸:500*200*600
通讯接口:该装置利用多能人工射线(X射线)照射,非接触式、在线(离线)对发热量、灰分、水分等煤质指标进行实时测量。留有工业专用通讯接口(RS-232、RS-485),可以使用TCP/IP、MODBUS等通信协议,4~20mA模拟量出通道。
安装方式分为三种:在输煤主皮带上检测煤质,在弃疗返回处加装小皮带并检测煤质,在采样机小皮带上检测煤质。
产品特色有:1、采用人工射线,不使用放射源,安全可靠。2、可以实时在线检测,检测速度快,解决了传统采制化滞后性的问题。3、改变了目前混煤精准测量技术空缺的现状。4、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数据稳定,精度高,设备故障率低,易于维护。5、可以直接安装在输煤皮带上,对全煤流进行在线检测分析,避免了取样的代表性问题。6、具有数据共享接口,可并入使用单位的网络信息系统。
三、多能人工射线煤质装置的应用。
该系统在火电厂进行实时煤质在线检测,最终实现数字化电厂。第一是入厂煤质检测,监控质量,防止掺假。第二是煤场堆料时,指导按煤质(灰分、发热量)堆放;取料时,指导煤的掺配,保证入炉煤发热量稳定。第三是安装到入炉煤皮带上,配合锅炉控制软件,提高煤炭燃烧效率。
通过在煤场配置在线煤质检测装置、激光盘煤仪,再将进厂、堆取、入炉煤数据联动,以三维图形全面直观动态将煤场的信息和工作过程展示出来。准确直观显示煤场三维图、平面图和展开图、煤场表面和中部挡墙的实时温度分布图,以及煤场存煤信息。各原煤仓的存煤状态实时反应到人机界面中,计算并显示煤种变化时的分层界面,实时显示各层煤量、煤质(热值、灰分、水分)情况。可实现所有原煤仓的全自动储煤测量,绘制出三维筒仓模型,获取储煤高度。可实现筒仓存煤分批次的不同颜色显示,对接皮带秤、给煤机,获取筒仓进耗煤量,及时更新筒仓存煤信息。
基于入炉煤质实时在线检测数据,根据煤质在线分析结果,实现燃煤的全流程可视化展示,为燃料与运行人员提供直观的数据信息流。指导燃料掺配、制粉、燃烧、协调、排放。开发智能燃烧优化控制系统充分利用锅炉燃烧调整原理和经验,建立非对称神经网络模型,避免过分依赖样本数量的问题,将氧量给定、各层二次风门开度、燃尽风门开度都纳入在线燃烧优化的控制范围,实现炉侧的全面闭环优化控制。
应用案例:1、2019年6月,在国家电投江西新昌电厂(2*660MW))电煤码头卸船输煤皮带机头位置安装了GH系列煤质在线检测装置。2、2020年8月,在贵州金元黔西电厂安装了一套GH系列在线煤质检测装置,设备经过静态调试、动态调试及近两个月的试运行后,煤质测量精度达到了技术协议的要求。
装置性能认定:2019年12月上旬,GH系列煤质在线检测装置经江西煤炭工业检测中心、江西省煤炭质量监督检验站,按照《煤炭分析仪测量性能评价方法》(GB/T 19952-2005)进行认定:仪器稳定性、标定的有效性、操作测量性能均符合国标要求。
国家电投集团煤质检测装置技术交流会:12月下旬,在南昌召开国家电投煤质检测装置技术交流会,70多家系统内外燃煤电厂相关单位130余人参加会议,实地参观了安装在新昌电厂的GH系列煤质在线检测装置,并对核测煤质检测技术进行了讨论,该技术示范应用各项检测数据、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引起参会者共鸣。
电厂应用——某电厂燃烧扰动经验反馈:某电厂8:00时左右接调度要求机组升负荷,由于仓位较低,当班值长要求燃运部门尽快上高热值的煤,正好入场煤报送的热值较高,燃运部门由于时间不充足未对配煤进行化验,8:30时就从入场煤直接上仓。导致机组9:00时至10:30时期间锅炉燃烧扰动大,单机最低负荷仅带到2万左右。经该电厂燃料部员工调看淦核科技煤质在线检测装置(入厂煤检测)历史数据发现,燃运部门8:30时至10:30时期间上仓的煤购自上海,煤质8:30至10:30期间波动较大,8:30就检测到煤质灰分由28.97%突变到39.23%,检测到最大灰分在10:13的49.39%。具体检测情况见下图所示。由于煤质在线检测装置还未移交给该电厂使用,相关数据尚未接入SIS和DCS系统,因而电厂人员未及时收到煤质异常报警。从以上信息从看,煤质在线检测装置在8:30时已检测到上仓的煤质变差,10:30时煤质才变好。9点多钟锅炉才发生燃烧扰动,若该设备信号接入SIS和DCS系统,运行人员完全有时间采取措施,保证锅炉燃烧稳定,避免此次事件的发生。
未来前景:入厂煤检测,入炉煤检测,碳排放监测。
煤质核谱的标配:煤质核谱,煤质身份证,煤质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刷脸时代、精准管理实现煤质管理智能化,助力智慧电厂建设。
注:文字实录未经专家整理核实,仅作参考使用,具体解释权归本次会议主办方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城建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