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发布|做好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罗湖这个规划曝光了

2023-07-06 19:16:02 来源:新时代新罗湖 分享到:

近日


(资料图片)

罗湖拿下国家级大奖+省级大奖

◆ 全国“以基层为重点——促进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大奖

◆ 创建“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

最新透露

预计到2030年

罗湖区社康业务用房面积

将达10万平方米以上

每万人全科医生数

提高到7.5名以上

……

罗湖医改频频使出大动作

更多详情一起了解

7月6日,“罗湖发布”举行卫健专场,罗湖区卫生健康局联合渔邨社康、翠达社康、东门社康、翠竹社康共同带来“强基层 促健康 便居民——罗湖社康机构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主题发布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回顾直播#

近年来

罗湖区以“医改”为契机

通过优质资源整合、

上下互通互联、加大基层投入

使社区健康服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展望2030年

罗湖社康业务用房面积将达10万平方米以上,社区医院2家,社康中心28家,社康站51家。每万人全科医生数提高到7.5名以上(国家2030年目标值5名)。社康机构提供的基本诊疗量占比达75%以上,比全市现有水平(56%)高出19个百分点。

做好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罗湖一直在努力

具体做了哪些措施?

一一来看

01

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服务体系

整合区属医院、社康机构,成立唯一法人代表、紧密型一体化的罗湖医院集团。集团内部通过优化整合资源,建立了医学检验、放射影像、消毒供应等14个资源共享中心,人力资源、财务、后勤等6个管理中心,集团内各成员单位(包括社康中心)均能享受到优质、高效、同质化的服务,同时还大大节省了运营成本。

社康机构与区属三甲医院的药品目录、检查检验目录一致,在全区的社康机构,居民可以开到和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等三甲医院一样的药(1772种),享受到一样的检查(857项),看到一样的专家(130个专科医生工作室),彻底破解社康机构“缺医、少药、没检查”的困境。全区的71家社康机构,构建起居民“15分钟步行社区健康服务圈”,成为居民真正的健康“守门人”。

02

规范服务流程,推动服务均等化

通过社康的提质增效,全区社康机构业务用房平均面积增至1101平方米,比2015年增加122%。目前,全市面积最大、业务功能最齐全的社康中心就在罗湖(翠竹街道社康中心)。

2020至2022年,罗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市级绩效评价均在95分以上。预防接种率、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产后访视率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均符合国家绩效评价要求并位列全市前茅。罗湖区连续三年在市“健康深圳”考核中以满分成绩获得全市第一

03

聚焦招才引智,促进高质量发展

全方位引进人才。先后引进127名全科医生以及50名公共卫生人员。

全方位培养人才。每年选派百余名优秀医务人员赴国内外知名大学医学院培训,对427名全科医生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教学培训。

全方位用好人才。配齐配强社康医务人员队伍,全区社康全科医生人数达721名,每万人全科医师数达6.3名,提前实现国家“十四五”3.9名的目标。

04

提供优质服务,维护居民健康

将关口前移,把“早发现、早治疗”放到了首位。

社康机构是医疗服务抓手和第一道关口。罗湖区的社康机构通过实施手卫生、脊柱侧弯、近视、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防治项目,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每年免费“两癌”筛查2.6万人次,连续七年重度地贫儿零发生。

通过医疗保险优惠政策,让居民在社康看病时最高可享药物两折优惠、基本诊疗费只需10元/人次,大大减轻居民负担。2022年,罗湖区社康机构诊疗量占区属区管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62.4%,位居全市行政区第一,基本实现“小病不出社区”。

加大中医药进社区的服务力度,100%社康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2022年,罗湖区社康中医诊疗服务人次占比为58.5%,位居全市行政区第一。

展望未来

罗湖社康发展立足

“一个目标、

两个符合、三个原则”

一个目标

即实现社区健康服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两个符合

符合政策要求

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着力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符合罗湖实际

◆ 突出两个融合。一是便民融合,社康机构与党群服务中心、老年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便民服务机构融合。二是社企校融合,社康机构与企业、学校融合,实现全人群健康管理。

◆ 罗湖紧邻香港、人缘相亲的实际。在满足辖区常住居民健康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兼顾港人健康服务需求,在罗湖区公立医疗机构试点实行跨境远程门诊跨境医疗保险直赔服务

◆ 罗湖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社康机构设置规划中聚焦“一老一小”,推进儿童友好型、老年友善型社康机构建设。

三个原则

保障公益,促进公平的原则

◆ 坚持公益性。罗湖区社康机构设置规划坚持政府保障、公办优先、公益性的原则,所有社康机构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行药品“零加成”、 医疗服务按物价最低档四档收费,社会办社康机构应符合罗湖区社康机构规划。

◆ 促进公平性。着力在卫生资源匮乏的区域规划新建社康机构。

立足需求,合理布局原则

每个街道设置规划1家功能齐全、设备完善、服务能力强的区域社康中心,形成“医院-街道社康中心-社康站”的健康服务网络,构建起居民“15分钟”社区健康服务圈。

分类设置,统一管理原则

按照社区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站共三个类别设置社康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分类指导。

◆ 社区医院:在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辖区内无区级综合医院的街道设置社区医院,面积达4500㎡以上,床位数50张以上,功能齐全。

◆ 社康中心:在常住人口超过2万人、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大的社区设置社康中心,面积达1400㎡以上,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健康管理等社区健康服务。目前全区已设置20家社康中心。

◆ 社康站:在常住人口较少的社区、企业总部楼宇、学校等设置社康站,面积90㎡以上,主要提供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目前全区已设置51家社康站。

蓝图绘就,未来可期!

接下来,跟上小编

一起到罗湖各大社康转转

看看TA们都有哪些看家本领?

渔邨社康中心是深圳市首个集政务服务、医疗、养老、文化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业务用房面积850平方米,医疗服务功能齐全。

渔邨社康中心

以老年人健康需求为导向

力争为社区老年人提供

更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率先启动《罗湖区“步步为赢”-老年人健康闭环保障服务工作方案》的工作,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防跌倒工程+银龄安康+整合照护”四重健康服务,形成了以健康体检为基础、防跌倒设施为预防、意外伤害保险为优势、整合照护服务为特色的多层次老年人健康闭环保障体系。

同时,在推进“千手兰”计划项目时,进一步探索社区家庭病床与居家养老床位“两床合一”,更加深入贯彻落实医养结合创新发展的工作要求。

自2020年社康中心服务环境升级后,截至目前渔邨社康共为社区2862名60周岁及以上户籍长者、65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提供健康体检服务

◆ 免费为社区老人在居家住所中安装防跌倒扶手、赠送防滑垫和小夜灯,教授居家防跌倒小技巧,降低居家跌倒事故发生。协助指导社区在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区域安装更多的防跌倒设备

◆ 2020-2022年,免费为辖区3313名60周岁及以上户籍长者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

◆ “家庭养老床位”和“家庭病床”双床融合,以失能、半失能、失智、孤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为服务对象,在老人的家中设置一张既能开展家庭养老照护服务,又能进行家庭病床医疗服务的床位,整合医疗保险、适老化改造、专业护理、智慧养老,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养老服务及医疗服务。自2022年开展整合照护服务以来,渔邨社康医护团队共为社区长者提供161次上门居家照护服务。

翠达社康中心业务用房面积1913平方米,配齐公卫医生和儿保医生,增加了DR、口腔CT、彩超等设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开设小儿推拿专科诊室和全科基本医疗,为辖区20181名常住人口提供家庭医生服务。

在建设特色社康的过程中

翠达社康中心开展了两项特色项目

1

精神卫生项目

引进精神卫生专家团队和虚拟现实精神心理VR训练系统,建设翠达社区为爱(VR)驿站,成为全市首个以心理健康服务为特色的VR驿站

为爱(VR)驿站通过视听正念、物理干预训练,达到情绪放松、焦虑缓解、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为居民提供一个专注睡眠健康管理和心理健康的VR训练系统。通过构建社区精神卫生集科普、咨询、初始筛查评估和干预为一体的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了社康家医团队精神卫生服务水平,得到各界广泛好评。

2

儿童早期发展项目

联手深圳市儿科主任医生集团李永柏教授团队,共同建设翠达社区儿童早期发展(ECD)示范基地,成为全市首个社康版的儿童早期发展的创新项目

儿童早期发展(ECD)示范基地归纳为“童想家儿童早期发展531工程”。专注儿童成长五大发育商——语言与感知、适应能力、社会行为、平衡与大运动、精细动作,实施路经有:①通过儿童早期发展动态测评系统和多维智能训练系统,完善儿童早期发展检训联动服务功能;②通过专家团队赋能,配套儿童健康指导手册,力争平台赋能、专家陪伴儿童成长的梦想;③通过社区共建,纳入社区民生微实事的项目。目标是让辖区有0-6岁儿童的家庭,均能获得个性化的科学育儿指导。

东门街道社康中心坐落在罗湖区著名的地标东门步行街旁,是罗湖区人民医院的原址,承载着许多罗湖居民关于罗湖医疗的最早记忆。业务用房面积有3690平方米,分为七个服务区域,分别是全科诊疗区、专科医疗区、妇女保健区、中医康复区、口腔保健区、儿童保健区、药事服务区。

东门街道社康中心

积极探索多种渠道服务模式

确保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

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康内一站式解决

◆ 以“4+X”模式组建14个家庭医生团队:“4”就是1名全科医师、1名全科护士、1名公卫医师、1名社区临床药师;“X”是根据需要配以专科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社工等其他相关人员形成团队,服务所签约的居民。

开设9个专业16个专家工作室,邀请知名专家定期在社康内出诊,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级的医疗服务。

把预防疾病作为第一要务。社康配有8名公卫医生,他们参与家庭医生团队全部服务,积极开展老年人免费体检、慢病免费体检、妇女儿童保健、健康咨询、健康讲座等44项服务,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

积极开展中医药、中医适宜技术进社区。社康内设立了中医康复科,现已开展针灸、推拿、小针刀、捏脊、牵引、拔罐、艾灸、刮痧、敷贴、穴位注射、药物熏蒸等20余项中医适宜技术。

提升检验、放射等辅助检查能力和能调配的医疗资源。提倡首诊在社康,如需转诊,医生会通过集团内的绿色通道将患者转至指定科室,保证签约居民优先诊疗、闭环问诊。

翠竹社康中心总面积9860平方米,服务项目涵盖居民一生的健康管理,是深圳市面积大、服务功能全的超级社康。

这个航母级别的社康中心

能为老百姓解决什么样的难题?

破除缺医少药的难题

翠竹街道社康中心调集了众多专家定期出诊,药房与医院直接对接,所有能够在集团内三家医院开到的药品,在居民的申请完成审核后,24小时内到达,保障了居民用药的及时性及连续性;在用药安全上,由驻点的临床药师对居民用药进行审核和指导。

破除检查不方便的难题

社康配置了超声、Dr(x光)、CT、磁共振等设备,相关结果交由医院分析诊断,居民可在社康查看检验结果。在驻点专家团队的支持下,居民大部分的问题在社康中心就能一站式解决,同时也能快捷完成转诊流程。

破除重医轻防的难题

为了做好未病先防(一级预防),社康3楼设为疫苗接种的重点区域。通过“打预防针”的方式,让居民更早期、更好地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为了早诊断、早处理(二级预防),社康1楼有专门针对视力问题所做的预防区域,让家长和孩子更早获取相关知识,从而避免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为了做好病后防残(三级预防 ),社康4楼设为高危儿康复中心,针对有需要的孩子给予早期的康复训练治疗。

为了做好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社康2楼设为健康管理中心的体检分部,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不同职业工种人群进行健康管理。

小病不出社区

大病不出罗湖

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

少负担、看好病

做好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罗湖一直在努力!

信息来源:“罗湖发布”

统筹整合:罗湖发布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城建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